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www.bxwxtxt.org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
笔下文学【www.bxwxtxt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天地任我行之二》最新章节。

够多的贵金属来给“宝钞”兜底,当然就不能让“钱钞制度”起死回生,形势异常严峻!

从明英宗一朝开始,明朝就准备着手改革“钱钞本位制度”了,于是才推出了“金花银”,作为财税手段。

“金花银”是明朝税粮折收的银两,主要用于皇帝赏赐,折放武官的月俸。其原意为足色而有金花的上好银两,又名“折色银”或“京库折银”。由于明初征收赋税主要是实物,因此,也仅坑冶税才有金、银上缴。

夏税、秋粮折收金银,惟在陕西、浙江偶一行之,俱解南京供武臣俸,各边费用间亦取于其中。永乐迁都后,京师官员需持俸帖往南京支领俸米,道远费多。辄以米易货,贵买**售,有时俸帖七八石,仅易银一两。于民于官均不利。

为解决这一问题,宣德时的“江南巡抚”周忱乃请检重额官田、极品下户税粮,准折纳“金花银”,每两当米四石,解京充俸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这是明朝“赋役折银”政策的开端,自此,明朝的“货币体系”开始从“钱钞本位制度”向“银本位制度”转变。而彻底转变,则是后来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所实行的“一条鞭法”去了。

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贫银国家,银矿主要分布在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云南、四川等省份,但这些省份的银矿储量微小,开采难度大,使得其产量根本不能满足当时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。

比如,在明朝初年的时候,各产银省的白银产量各自只有两、三千两上下,到了永乐年间,各省产量最高才只有九万多两白银。即便到了宣德年间,明朝白银产量达到历史最高,但十年累计产出白银也才二百九十万两。

这样的产量对于明朝这样庞大的经济体量来说实在太少了,因为明朝每年的财政开支就高达五六百万两白银!到了明朝末年,白银产量暴跌九成,但财政开支却不断扩大,仅辽饷就要耗费白银九百万两了!

明朝白银缺乏到了这个地步,哪来的底气推行“银本位制度”呢?答案是“海外贸易”了,因为通过海外贸易,能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(明朝),使得明朝有了足够多的白银来推行“银本位政策”,以改善财政。

即使是明朝国内白银产量最高的十五世纪初,其国产白银仅占明朝国内市场上所流通白银总额的百分之十五,也就是说,海外输入的白银,在明王朝的白银总量中所占比例,常年维持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!

那这些从海外流入的白银都是来自哪里呢?毋庸置疑,从南宋开始,中国市场上的

笔下文学【www.bxwxtxt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天地任我行之二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